“总有人要担当民族电影”拍电影靠的不是梦想不是热情,而是责任,责任高于一切。(杨老师)
并没有看到导演所说的信仰,西藏只是被标签化的拍出来愚蠢野蛮甚至是最后的土匪向神山的朝拜都显得很刻意
进藏远不止视觉猎奇和磕长头,“主旋律”表象下,解放谁,原来他们也是和我们一样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汉子和女人,打碎锁l链的人,导演在视觉叙事上的实验和探索无疑也是“带着锁链”跳舞,连小角色都睽得见性格情绪,一部洞见个人心灵奇观、呈现复杂人性的魔幻现实之作,每一段长镜头又饱含个人情感
唯一感受:摄影还行~
看开头以为是用别样的角度展示这段历史,虽说看到了新奇的东西,但还是要儿女情长了,藏区玛丽苏啊。还有,王紫逸的大特写太多啦,空镜也有些滥用多数都是意义不大的。导演美。
嗯,两星半。印象最深的大概就是摄影与风光了。
浅显、表面化,没能好好运用这一历史背景,纠结于土匪斗争、儿女情长,格调低,没有灵魂,叙事混乱、台词也尬,藏地元素也没能被好好挖掘,只流于表面的景色,就连主旋律都没能被正常地弘扬出来,失望。色彩也调得失真,看着不舒服。
虚构故事随心所欲那段历史只是作为背景的画板除景观外没什么看点剧情放到任意偏远地区都不会走样号称演员推了其他戏接这部大概是用不同的故事忽悠人家签了约细节透着向commonwealth谄媚的姿态恐怕不单是为了获奖那么简单媒体称导演获NHK最佳作品奖也是不存在的
可以看出導演有一種好的善意的希望全面的取悅的意圖,以至於東抓西撓,被迷糊在了壯麗河山之間,找不到自己。有時候,這是一個選擇題,你的靈魂重量只能偏向一個方向,正確地的拍電影,還是拍正確的電影。
今年最好的国产大片,那些给低分的估计都是弱智和脑子有屎吧,请问这些根本不懂电影的250来看什么电影呢,去看你们的所谓“大明星”就行了呗。
放到少数民族电影的坐标中,《金珠玛米》所作的努力是看得到的,既涉及到政权合法性的表述,也关乎到民族冲突的调和。汉人视角难免有猎奇成分,但影片是极度克制,这与《德兰》《皮绳上的魂》颇似。土匪、土著民的设置,加上外来者的视角,颇有点西部片的味道。可喜地看到今年主旋律电影的多元化表达。
最大的感觉是混乱,风格和意识的混乱,三条主线并进的关系和昌都战役的大背景结合的不是很好,但雀儿山的实地拍摄,演员和剧组人员的付出,还是让人不忍打低分。老贵族的心有余而力不足,被时代裹挟前进的无奈,与金珠玛米对于藏地奴隶的解放,是两个意识方向的撕扯,看得出有导演意志的坚持和妥协。
这是几派力量之间的抉择与碰撞,看到了守旧派和新派之间的较量。
西藏解放后,金珠玛米,代指解放军。英雄救美的套路故事,看到了康巴人的纯朴剽悍。“我要回去建设,我要向着党。”“党是什么?”“是不是你的女人?”藏族大学生说,结尾的“我看到了家”,其实应该是“我喜欢你”,音也不一样,假使翻译错误,难道是为了审查?
1/4@和平5分。一次有趣的在西部类型片与主旋律颂恩宣传片之间进行的融合尝试(以精分告终)。视听可观,但用碎航拍做节拍器显得低级。台词下功,但书面语汇及汉藏无痕切换太假。欣见今年主旋律慢慢打开多元表达。而分,没法打。党是谁,你家的女人吗?
人物丢失
用类型片的手法来讲历史叙述,题材难度大,拍出来已经不易。
超脱了一般藏族题材电影。
主旋律式政治正确与好莱坞式个人英雄主义的混合,奈何解放军和强盗首领明星化的选角,完全不能彰显其英雄气质。大段大段的旁白,和种种突兀的剧情衔接,显示出导演影像叙事能力的欠缺。配乐也过于大片化,跟藏地气质不甚相符。可圈可点的只有壮美的摄影,和对西藏解放前等级和宗教主导社会的形象反映。
政治性修改痕迹明显,如果没有这类修改,核心故事可以打4星